一、 基本理念
(一) 為強化全社會韌性,面對災難或極端狀況,學習自 助 及助人, 各級學校透過演練,可 落實校內師生安全防護,同時扮演「社區韌性中心」的角色,提供安全避難場所與防災教育資源,以實踐學校與社區互助共好的理念。
(二) 參考 指引提供之內容,各級學校得視自身場域、資源條件與學生特性進行彈性調整與自主設計, 結合學校年度防災教育,並納入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
二、 定 期召開工作及說明會議,研討準備事項
(一) 防空避難 設施 :全面盤點並確認防空避難 設施 的位置與容納人數,確保進出口通道暢通,避免積水與障礙物,並配備基本照明設備,預先規劃疏散路線。
(二) 疏散避難動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繪製校園防災地圖 空襲警報 )),標示通往防空避難設施的路線,並於各防空避難 設施 的建築門牌或明顯位置設置清晰的標示牌,以確保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找到避難設施 。
(三) 演練編組:設指揮管制中心,由校長擔任演練指揮官,並根據各防空避難場域,編組各行政 學術 單位主管為場域指揮官,由其所屬教職員工依演 練 需求 實際編 組 ,並且全員參與演練 。對行動不便或身心障礙者,可提前完成互助編組,派員於疏散期間提供協助。
(四) 學校防災避難 物資準備: 可依各校防空疏散避難計畫預估人數並盤點緊急避難物資存量, 參考 需求 如: 口罩、耳塞、醫療包紮用品、探照燈、手電筒、礦泉水、乾糧、毛巾、筆、面紙、筆記本等物資。
(五) 納入學校行事曆:將演練 包括預演、正式演練與檢討會 納入學校行事曆定期實施,以確保全校師生熟悉疏散程 序與避難設施位置。
三、 教育訓練與宣導
(一) 教職員工:學校 可 將防空疏散避難演練納入 教育 訓練, 課程 涵蓋執勤安全、初級救護、防空避難引導、安全防護與滅火演練、防空警報種類與發放方式等,確保預演與正式演練順利實施。
(二) 學生:學生:學校學校可可結合結合防災教育防災教育及及全民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課程課程,實施防空疏散避難教,實施防空疏散避難教學,或運用班學,或運用班((週週))會、彈性學習時間加強宣導,會、彈性學習時間加強宣導,向學生說明演練目的、向學生說明演練目的、個人準備事項與避難要領,協助學生熟悉疏散路線與個人準備事項與避難要領,協助學生熟悉疏散路線與防空防空避難設施避難設施位置。
(三) 家長:學校可運用班親會、學校網站或或家長通訊群組宣導防空避難要領,協助家長熟悉疏散程序與協助家長熟悉疏散程序與住家附近住家附近避難設施位置。
四、 實施人員疏散演練實施人員疏散演練
(一)播放空襲警報信號。播放空襲警報信號。
(二)遵循「不推、不跑、不語」原則,大步穩定地移動至防空避難設施避難設施。正在外堂課或不在班級的學生應直接前往防空外堂課或不在班級的學生應直接前往防空避難設施避難設施,不需返回班級;班級若備有防災避難包,應隨身攜帶;在場導師或任課教師負責引導學生疏散。
(三)若警報發布時人員位於室外,應遠離高樓層玻璃外牆,儘速進入建物內部安全空間;校園內車輛應靠邊熄火,人員就地掩蔽。校門實施單向管制,只進僅限徒步進入不出。
(四)幼兒園以「就地避難」方 式進行演練,並注意拉上窗簾、遠離窗戶,並安撫幼生情緒。
(五)可視需要 開放學校防空避難設施,特別是鄰近校門的地下空間,供社區民眾避難使用。
(六)清查人數與回報:全校完成點名後,由通報組向指揮官回報,針對失聯或受傷人員,持續追蹤並進行管制。
五、檢討修正: 演練 包括預演 結束後檢討指揮體系運作、各組協作、裝備配發、疏散動線設計與避難位置是否適切等, 做為日後修正與精進的依據。